「CRM交流小聚」 #005-了解你的捐款人!一起開箱「捐款人Persona」

CRM 交流小聚來到第五場——主題是「捐款人Persona」。

當我們談到「支持者關係經營(CRM)」時,netiCRM 是許多 NPO 夥伴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但真正要描繪出「捐款人Persona」,可就得靠組織自己來動手啦!

「找出捐款人Persona」這件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為什麼要找?該怎麼找?找到了又能做什麼?這些問題,常常讓組織夥伴們感到既好奇又困惑,其實當中藏有不少眉角。

延伸閱讀:「CRM交流小聚」系列活動報導

為什麼要做捐款人 Persona?

這次小聚由 netiCRM 的客戶關係管理師 Seal 開場,分享他自身的實務經驗,帶著參與的組織夥伴一起思考:「為什麼我們需要捐款人 Persona?」

Seal 提出一個具體情境:想像今天有一位潛在捐款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會說什麼?該問什麼?怎樣的溝通,才有機會讓對方真的採取行動、給予支持?捐款人 Persona 的核心價值,就是讓組織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捐款人——大多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共通特質?只要掌握這些資訊,組織就能更有效地「投其所好」,調整溝通方式和文案,進而提升與支持者的連結與黏著度。

許多組織一開始會以為,要建立 Persona 就得大費周章做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甚至進行深入訪談。但 Seal 分享,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可以從「手邊既有的資料」出發。

像是捐款紀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加上訂閱電子報、參與活動、擔任志工等互動紀錄,就能初步描繪出幾種典型支持者的樣貌。接著根據這些資訊,調整文案、設定行銷目標,甚至精準安排募款時機,都是很實用的下一步。

接續 Seal 的開場分享,這次我們也邀請到三個實際操作過捐款人 Persona 的組織,來分享他們的實務經驗,包括「邊境行動協會」的李瑞珠、「彩虹平權大平台」的林忠毅,以及「微客公益行動」的蘇珮笛。

真實互動,找出支持者的樣貌

「邊境行動協會」過去曾在實體活動中,以輕鬆的「快問快答」方式,對支持者進行面訪。瑞珠分享到,雖然事前只有在活動前簡單預告,但到了現場,他們把握每一個空檔「突襲式」地邀請支持者參與,希望留下最真實、自然的回應。


透過這次活動中的小小訪談,除了讓團隊更清楚支持者的特徵,也讓瑞珠更加確定:組織的大部分支持者,對「國內」與「國外」弱勢兒童並不強烈區分,願意一視同仁地給予幫助。這樣的洞察,也讓團隊開始思考未來在宣傳與廣告策略上,如何針對這些特性,選擇更貼近支持者資訊接觸習慣的媒介與語言,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另一個案例是「彩虹平權大平台」。大平台的支持者輪廓相對特殊,許多人是大家熟知的「I人」——內向、傾向低調關注而非熱情互動的群體。忠毅除了在各種活動中觀察支持者的參與行為,更進一步透過電子報與問卷設計,試圖貼近這些較為內斂的捐款人。

在分享當天,忠毅也帶領在場夥伴進行了一次現場小調查,結果顯示:在一系列價值選項中,參與者普遍更重視「尊重」而非「平等」。這個結果與大平台長期以來所強調的倡議方向略有不同。

不過,這樣的差異正好提供了契機,幫助團隊重新審視溝通策略與價值傳達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問卷結果也明確指出,電子報是支持者最常接觸、也最願意閱讀的媒介之一,成為日後深化連結的重要依據。

「微客公益行動」的珮笛分享,原本組織就會透過電話訪談、問卷回收以及實體活動等方式,與支持者保持聯繫、建立互動。後來又因與「自律聯盟」合作、攜手大學行銷科系進行研究,獲得一個難得的契機,得以更全面地釐清支持者的樣貌。

在這些累積下,微客歸納定義出三種主要的支持者樣態:

  • 溫柔堅定的教育推手:容易被真實故事打動,或因孩子的手寫感謝信而深受感動,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真的帶來具體影響。
  • 策略導向的社會投資人:多因旅遊經驗對南亞、東南亞的教育議題產生共鳴,偏好能快速掌握重點的「一頁式專案摘要」與具體的捐款成效數據。
  • 熱衷實踐的國際志工青年:傾向以志工參與或不定期捐款形式支持,同時也樂於分享貼文、參與倡議活動,並習慣使用行動支付工具。

這三大族群各有關注的議題與偏好的訊息接收方式,讓組織的募款與行銷策略能更加精準地貼近不同支持者的需求。這樣的分類,也讓參與小聚的夥伴們對「捐款人 Persona」有了更具體的想像與啟發。

捐款人 Persona,其實你已經完成一半了!

在這次的小聚分組討論後,許多組織都驚覺:原來我們早已擁有描繪捐款人 Persona 的線索,差別只在於是否有系統地整理與分析。大家平時透過服務、活動、名單管理或溝通工具所累積的資料,其實都藏著許多關於支持者樣貌的線索。

對於還沒啟動這項工作的夥伴來說,也從交流中更清楚知道可以從哪裡著手——無論是電訪、問卷回收,還是趁著實體活動的互動時機,都是進一步認識支持者的好機會。

而已經有初步 Persona 輪廓的組織,則在彼此的分享與集思廣益中,獲得了更多可以實踐的「下一步行動」靈感:例如,如何優化訊息設計、分眾溝通、善用 CRM 系統標籤分類等。這些具體行動,讓原本散落的觀察與名單,真正發揮出深化關係與提升支持力道的價值。

你的組織,是否其實也已經掌握了一些支持者的輪廓呢?這些來自服務現場、募款互動或日常經營的觀察,只要進一步整理與串連,就可能成為清晰的捐款人 Persona。

別讓寶貴的資訊散落在記憶或紙本中,歡迎大家持續善用 netiCRM 的系統工具,將這些支持者的偏好、行為、關心的議題,通通記錄下來、標籤分類,逐步建構屬於自己組織的支持者全貌——讓每一次的溝通與行動,更貼近他們的心。

延伸閱讀

讓我們挺你,用聰明的方法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