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中場休息,來到下半場的主題:跟著CEO讀數據。先由網絡行動科技的CEO-Charles來簡介國外的捐款報告,並分析與台灣在地的趨勢有何異同,再由公益責信協會理事長余孟勳Simon做回應的短講。本篇報導不會依照時序呈現兩位講者的觀點,而是直接在相同主題中同時呈現。
Blackbaud是專為非營利組織提供軟體與服務的公司,從2012年開始固定發表年度報告,依據組織類型與規模,解析整體、線上、行動的捐款趨勢。這點跟netiCRM的出發點是相近的,我們都希望透過資料分析,幫助組織能夠做出推動募款的決策以及策略上的調整。
整體趨勢
-
中型組織相對容易受到大環境變化的衝擊
Blackbaud搜集的9000多筆組織資料整理出的組織規模與趨勢如下表:
-
民眾對不同議題的樂觀程度 反映到募款成果
Blackbaud也針對組織的類別做出整體捐款的分析,Charles提到美國在2018年位居捐款成長前三位的組織類別分別是動保、藝文及公共福利類別相關的團體。Simon則提供另一份圖表,將同一份資料分成三個維度(整體捐款、線上捐款、線上捐款佔比)來分析,從這張圖表可以發現,前三名類別的團體捐款增加的方式不盡相同。藝文與公共福利團體在整體捐款及線上捐款的部分都是大幅增加,顯示線上捐款的來源居多。而動保及國際援助團體雖然整體來說捐款有正向成長,但是線上捐款卻是減少的趨勢。
環境類別的團體,則是出乎意料地整體及線上捐款都呈現減少的趨勢。Charles與Simon針對此狀況討論之後認為,原因可能是政策及民間力量的拉鋸戰,及媒體為求中立雙方觀點都平衡報導的情況下,反而造成的負面情況。另一個可能因素是習得無助感,當民眾越來越意識到環境問題,卻也發現似乎無能為力了,於是反而減少了實際的行動支持。
Charles接著將Blackbaud提出的國外捐款數據與netiCRM彙整的國內數據合併比較,發現了三點共同的潛在趨勢。而根據這三點趨勢,Simon也會進一步與他私人做出的數據做為比對及分析。
三個主要趨勢
-
在兩年的高成長之後,回到正常的穩定成長
2005-2007:黃金時期,平均捐款400億
2008-2010 金融風暴
2011-2013 天災 東日本大地震 經濟回春
2014-2017 國內天災、氣爆、 地震, 平均捐款回到400億
針對連續12年財政部公布的捐款扣除額來觀看捐款的規模走向,Simon將這12年區分成四個階段。由四個時期的社會環境因素來解釋捐款規模的增減。發現捐款規模變動緊緊跟隨著所得減少的走向。Simon:「另外要特別注意災難捐款會排擠公益捐款的現象,向莫拉克那年災難的捐款大幅增加,但整體捐款卻沒有一起增加。」
根據這些資料,Simon也公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金融風暴之後,捐款戶數只剩下原本的⅓,大約是70萬戶,並且在持續減少中。」而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Simon認為,需要結構性的改變來重建捐款人的信任以及組織生態。從這個角度出發,Simon對於財團法人法寄以厚望,雖然法案並不完美,但某個程度上是有助於帶來結構性轉變的。
然而,為何戶數減少這麼多,捐款總額卻沒有相對應的大幅減少。Simon解釋:「那是因為平均捐款增加300億,補齊了洞。」以美國的狀況來說,主因比較在於慈善創業家這樣角色,慷慨解囊大大出力才挽回局面。然而在台灣,以所得級距的捐款比例來看,會發現,所得較高的人在金融風暴時平均捐款下降,中所得的人平均捐款持平,反而是低所得的人增加了捐款,撐住了整個捐款規模。這份資料也回應了小花在議題一中的論述:「願意留下的人,通常願意捐更多。」Simon則認為,重視維護捐款人關係、回捐率的組織,才能有效地成功募款。深入研究捐款人的動機,有助於組織發展長期的關係。
Charles則是從人口規模來看,30年之後,台灣的預測人口會少六分之一,直接顯示捐款人是比也會隨之減少的趨勢。而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動,Charles也認為應該直接根本上做改變,例如從事政治上的工作,直接從制度面來處理問題。
-
線上捐款邁入新階段,因為行動裝置和數位通路,持續在改變捐款人與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互動方式
Charles與Simon都共同提到,從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出線上捐款率的增長,也因為千禧世代開始展現其影響力,傳統組織必須重視這件事,開始思考如何接觸這些族群,否則即將會出現斷層。
-
捐款人建議基金(Donor Advised Funds)的興起
DAF這幾年有快速興起的趨勢,甚至在美國已經有超越聯合勸募的跡象。對於捐款人來說,捐款人對於捐款有更多操控權。Simon表示:「對有錢人來說,這個捐款路徑更方便的是他不需要自己成立基金會,但同時又能夠對於基金的分配擁有決定權。在台灣目前可以看到類似的工具就是公益信託。」
結論
- 總體環境:少子化、高齡化導致競爭變得更激烈。
- 新舊世代差異:針對捐款人特質、策略做分析
-
責信、透明、溝通、建設基礎能力、董監事溝通
現場實況
2018捐款趨勢研討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