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其實是 NPO 可以自由與支持者維持良好關係的低成本、也是最直接的線上溝通管道。
但雲端 CRM 平台 Keela 的內容行銷專家 Ines Alvergne 提醒,如果每一封電子報的核心訊息都圍繞著「請捐款」,那麼,支持者可能會因為長期接收到連續的災難訊息或嚴肅議題而逐漸麻木,最終降低再次捐款的意願,這種現象也被稱為 「捐款疲勞」。
那麼,NPO 應該如何經營電子報,才能避免「捐款疲勞」,甚至反而增強彼此的關係呢?
接下來,我們將用四種不同主題的電子報案例,帶你一起分析!
一、首次捐款歡迎信:第一次的感動,決定長久的關係
心理學中,「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 指出:初次見面時的幾秒鐘內所建立的第一印象,會深刻地影響往後對一個人的觀感與行為。
同樣地,當支持者成功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或是完成第一筆捐款之後,組織寄出的第一封歡迎信,就為這段關係奠定了基礎。
而且據調查顯示,組織對首次捐款人寄出的第一封信,平均會比之後的其他信件會高出 10% 的開信率。跟最佳新人獎一樣,機會只有這麼一次,實在應該好好把握住!
How
一封好的 首次捐款歡迎信,可以這樣設計:
- 🎨 簡潔的文字與吸睛的視覺
重點清楚、不冗長,並透過圖片或版面設計,營造「加入新群體」的喜悅氛圍。 - 🙌 重要人物致謝
邀請組織的 Leader 或代表出面感謝,讓支持者感到備受重視。 - 🤖 AI 文案小幫手
不知道怎麼下筆?可以使用 netiCRM 的 「AI 文案小幫手」輔助,將雜亂的思緒快速整理成文字!
文字的核心重點圍繞 「歡迎」與「感謝」,但更重要的是,組織應該依照不同的收信者身分——如捐款人、會員、志工、活動參與者或電子報訂閱者——設計與他們最相關的訊息內容。這樣才能讓歡迎信真正打動人心,並延續他們的參與動力。
二、近期狀況更新信:讓捐款的力量被看見
定期分享組織的最新近況,是許多支持者黏著度高的組織都非常重視的工作。除了再次表達感,更能讓支持者清楚看見:因為他們的捐款,組織實際推動了哪些改變。
當支持者在每一次更新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被看見、被肯定時,就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再次捐款」的種子。
How
據組織的性質,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讓支持者了解他們的參與如何實際推動了專案:
- 📊 數據視覺化
將成果數據量化並轉換成圖表,能幫助支持者清楚看見:自己的捐款轉化成了哪些具體效益。 - 📖 故事敘事
如果組織的任務更適合透過故事傳遞,那麼數據有時並非必要。讓實際受助者親口說出自身的轉變與經歷,往往比數字更能直擊人心。 - 📝 簡單條列
若人力或時間有限,其實只要在信件中條列出「上個月完成了哪些事」、「接下來預計要做什麼」,同樣能讓支持者感受到組織的進展與透明度。
![]()
|
![]() |
▲ 「酒與妹仔的日常」利用電子報,除了更新募款最新動態,也邀請捐款人參與走讀活動。(點我閱讀電子報) | ▲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透過電子報,分享個案故事。(點我閱讀電子報) |
![]() |
|
▲ 「浪人食堂」特別採用純文字編輯,而非 HTML 電子報,讓信件更顯真摯與獨特。 |
三、最新消息:分享議題動態,培養支持者的理解與信任
有時候,電子報的內容不一定要直接關於組織本身,也可以分享與組織議題相關的最新消息。這樣的資訊能傳遞一股能量,啟發支持者、引發更多互動與討論。
長遠來看,定期分享議題相關的最新消息,不僅能讓支持者對該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想像,也是一種持續培養支持者的方式。
同時,這也有助於建立組織在該領域的專業度與信任感。當人們日後想要在這個議題上多付出一點心力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自然就是你的組織!
How
在規劃電子報內容前,先問問自己:
「我的支持者最關心什麼?哪些故事最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再從組織能提供的資源出發,找出同時滿足兩者的內容,這就會是最適合你組織的電子報方向。
同時也要記住:讀者不只希望獲得資訊,更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能被吸引、甚至覺得有趣。
- 標題,要能勾起好奇心,讓支持者覺得能學到點什麼,但不會顯得枯燥。
- 排版,要簡潔清爽,文字言簡意賅,讓人一打開就想讀下去。
用心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體驗,支持者才會願意持續打開你的電子報!
![]()
|
![]() |
▲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分享與「玩具/樂活聚樂部」的合作活動。(點我閱讀電子報) | ▲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與支持者分享兒少的暑期動態及成果。(點我閱讀電子報) |
四、年末感謝信:總結一年的努力,深化支持者情感
每到歲末年終,許多組織會精心製作年末報告,期待藉由節慶氛圍,爭取更多支持與捐款。
但其實,也可以嘗試反其道而行。這一封年末信件,不一定要以募款為核心,而是單純地向支持者分享這 12 個月來的成果與心得。
在一年的尾聲,組織往往也會總結這一年嘗試過的方向與面臨的挑戰。對支持者而言,他們也樂於知道:組織是否逐步實現了年初設定的目標?又在過程中累積了哪些成長?
以感謝與分享為主的年末信件,往往能帶來更真誠的連結,讓支持者在翻閱的同時,重新體會自己陪伴組織走過一整年的價值。
How
年末是支持者信箱最為熱鬧的時刻,各式各樣的電子報與募款邀請接連不斷。若想在這些信件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設計一封令人眼睛一亮的電子報。
其中的關鍵,就是如何說一個好故事。故事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也是最有力量的影響工具,因為它能最直接地觸動情感,並在組織與支持者之間建立深刻的連結與共鳴。
![]()
|
![]() |
▲ 「人生百味」在 2024 年末,與支持者分享年度成果。(點我閱讀電子報) |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透過數據圖,讓支持者快速了解組織的年度成果。(點我閱讀電子報) |
將信件的重點擺在支持者
先強調一點: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在每封電子報裡都不要放募款訊息,而是提醒組織思考 「支持者真正關心的是什麼?」。
當電子報的主題一再圍繞在「現在就捐款」,確實能為組織帶來短期幫助,但同時也等於把組織的需求放在捐款人之前。相對地,若我們能從支持者的角度出發,提供他們需要的資訊、建立信任感與情感連結,就能在「要求捐款」之前,先讓關係有來有往,才能走得更長遠。
以 netiCRM 2017、2018 年的電子報系統發報紀錄為例:
- 收件人數少於 500 筆的電子報,開信率平均高達 37%。
- 收件人數超過 10,000 筆的電子報,開信率最低僅 11%。
數據顯示,小眾或分眾的電子報,往往能引起更多共鳴與互動;反之,大量發送、缺乏針對性的內容,較難吸引收件者點開閱讀。
因此,分眾與特定對象的電子報,將是非營利組織經營電子報的重要課題。除了在企劃階段就做好規劃,選擇合適的發報系統,能否讓組織更輕鬆地進行分眾、追蹤成效,也會是成功關鍵之一。